盟主在防守策略中需优先建立完整的预警机制,通过望楼等防御建筑实现侦察功能。望楼不仅能提前发现敌军动向,还能部署守军作为前线缓冲,升级后能提升武将统率与兵力。同时需合理分配铁壁建筑,将其布置在关键土地或建筑周围,确保耐久度提升并降低非器械伤害。铁壁不可建造于城池、关卡等区域,但能有效阻挡常规进攻,形成第一道防线。
防守的核心在于资源与军功的平衡发展。领土扩张需通过攻打资源点或交换土地实现,而军功积累依赖战役参与和PVP战斗。内政建设不可忽视,高效的经济与科技发展能提供稳定资源供给,满足升官条件中的内政要求。外交关系同样关键,盟友的支援能缓解防守压力,尤其在遭遇多线进攻时,协调盟友协防或交换领土可分散敌方火力。
针对敌方进攻路线,需采取灵活的反制措施。若发现敌军铺路逼近,可提前占领其路径上的地块阻断推进。若敌方要塞尚未建成,迅速集结兵力摧毁其立足点;若要塞已成型,则需集中火力驻守关键地块,迫使敌方同时应对守军与城防。面对群体进攻时,及时转移盟主领地至安全区域,避免核心成员被集中击破,同时调动主力保存实力,为后续反击预留空间。
特殊战术如盒子堵路能创造近乎无解的防守优势。利用主城沦陷后生成的占地仅1格的盒子,可封锁狭小路口。通过交替沦陷与免战机制,配合不同同盟成员的操作,可实现永久免战状态。此战术需精确掌握盒子落地机制,确保目标位置无其他领地干扰。尽管存在争议,但合理运用能有效拖延敌方攻势,为盟友争取战略调整时间。
防守并非孤立行动,需结合全局策略动态调整。定期分析战场局势,针对敌方主力动向调整防御重心。若常规防守难以维系,可考虑上交反叛资源脱离沦陷,或通过盟友反攻主城解除危机。最终目标是形成多层次、可持续的防御体系,确保同盟在长期对抗中占据主动。